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5日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3303
长春市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一直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列为“一号民生工程”,严格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打先锋、站排头”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两平均”的总体目标,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造了具有长春特色的扶贫模式,促进了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
创新实施健康扶贫模式。长春市把因病因残致贫人口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点,加大各级财政的投入,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努力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切实帮扶这部分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实施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零起付线救治”,参合贫困住院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诊时,普通疾病、重大疾病报销比例由30%提高到95%;在县(市)区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普通疾病报销比例由20%提高到85%,重大疾病报销比例由30%提高到90%。这样,一个普通疾病住院贫困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诊花费400元,按原政策属于低比例补偿段0-500元范围内,只能报销30%,需要个人承担280元。实施“零起付线”后,可按95%报销,个人只需承担20元,节省了260元医药费,大大降低了贫困患者的费用支出。实行“七免十九减”,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对贫困患者都采取了先诊疗后付费、分级诊疗等措施,贫困人口免收普通挂号、普通门诊诊查、住院诊查等7项费用,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心电、B超等19项检查享受减免20%的优惠政策。实施“五免一补”,对全市贫困家庭新生儿免费进行“两病”筛查、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筛查,对贫困妇女免费开展宫颈癌检查、乳腺癌检查,对农村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实施“医疗中心+救助”项目,在市人民医院、市第二医院、吉林延安医院成立贫困患者医疗救助中心,对贫困群体实施医疗救助。省肝胆病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市心理医院、市儿童医院发挥专科优势,成立了肝胆疾病、传染病、精神心理疾病医疗救助中心,贫困患者在上述医院就医基本实现免费救治。实施康复救助项目,向农村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轮椅、安装大小腿假肢和助听器等辅助性器具,为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免费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
创新实施教育扶贫模式。加大财政等各类资金支持力度,全力帮扶因学致贫人口脱贫。实施贫困学生教育资助项目,市财政设立1亿元教育扶贫资金,按照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贫困家庭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大学、大专、高职贫困家庭学生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给予生活补助;实施“七免一补”,对就读中职学校的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教材费、职业资格认证费、公寓费、公寓备品费、校服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并给予生活补助。创新实施“政府+企业+贫困学生”定单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对贫困学生进行全额资助,如九台农商行今年选取30个贫困家庭的初中毕业生,全额资助到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习,并签订就业协议,毕业后分配到九台农商行网点工作,既解决了因学致贫问题,又实现了就业脱贫。
创新实施“风险补偿基金+贴息+贫困户”扶贫模式。该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强、贷款风险低、贫困户收益稳定的特点。长春市双阳区将个人信誉良好、符合贷款要求且贷款意愿强烈的贫困户组织起来,成立贫困户合作社,由双阳农商银行对专业合作社进行贷款资质审核后放贷,并帮助联系有资质、实力强、信誉好的龙头企业,再组织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和确认,进行协作签约。2016年,长春市双阳区政府与双阳农商银行合作,向双阳农商银行注入100万元扶贫小额增信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以放大10倍后1000万元的贷款额度,向以贫困户为主的专业合作社贷款811万元,政府贴息35万元,使450户贫困户、1400人贫困人口受益,户均增加年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取得了助力脱贫的显著效果。这套打捆贷款运作体系可有效解决“放款难”问题,为扶贫融资扫除不必要的障碍。
创新实施“政府+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采取“政府+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推进精准扶贫,在盘活扶贫资金的同时,发挥了农村合作社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长春市双阳区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对集中、配套使用,确保效益、各记其功”的原则,2016年集中打捆使用1200万元,投入12个贫困村扶持村企,壮大村集体经济,反哺贫困户,同时通过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多种方式增收脱贫。齐家镇广生村的冠科种植合作社扩建项目,由政府统筹使用扶贫资金100万元,投入广生村冠科合作社发展经济,扩大生产,打造冠科绿色蔬菜品牌。按照第一年8%,第二年10%,第三年12%的固定扶贫资金投资投入回报,保障广生村贫困户当年实现脱贫,同时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5人,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广生村当年出列。农安县新庄镇苇沟村成立了“新庄镇苇沟村双薪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由村集体管理、运营,合作社成员为全村的269户贫困户。2016年10月14日购进两台牧神玉米收割机,并立即进行秋季玉米收割作业,两台车共作业13天,作业面积116.126公顷,按每公顷700元收取作业费为81288元,除去油料款19825元、司机工资等费用,纯利润38227元。12月6日,新庄镇苇沟村在文体活动室举行2016年农机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现金分红仪式。按照贫困程度,64户一等贫困户分红300元,200户二等贫困户分红200元。“政府+合作社+贫困户”的商混扶贫模式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打造了地方品牌,通过贫困户入股合作社,或者吸纳贫困户入社打工,实现贫困户自主脱贫。
创新实施“政府+企业+贫困户”扶贫模式。这种模式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帮扶,带动贫困户发展,实现脱贫。农安县开安镇山后村、新开河村分别将上级拨付扶贫资金100万元、60万元投资入股长春市鼎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双方本着共同发展、平等、诚信、协作、自愿的基础上经过协商签订协议。合同期限为5年,10万元为1股,每股每年分红1.2万元,每年10月底前分红资金到账,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更好的发展公益事业,帮扶救助贫困户。项目带动山后村贫困户35户贫困人口80人,每年每户可得帮扶救助资金3428元;带动新开河村贫困户31户贫困人口67人,每年每户可得帮扶救助资金2322元。吉林省彬生农业科技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落户于德惠市米沙子镇岫岩村,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德惠市注入扶贫资金100万元,规划为四期,第一期起步区投资3200万元,面积15公顷,建温室15栋,冷棚10栋,陆地蔬菜5万平方米,并建设可容纳600人的培训中心。未来五年计划投资3亿元,扩大基地经营规模1000公顷。解决岫岩村村民再就业问题,直接带动贫困户300人改善生活条件,受益人群达到1500人。扶贫开发关键在精准,要变“输血”为“造血”,关键是要将政府扶持,企业带动,贫困户自主脱贫紧密结合到一起,“政府+企业+贫困户”的商混扶贫模式将政府的扶贫资金通过企业平台放大,发挥最大效益。
创新实施“企业+贫困户”扶贫模式。该模式通过企业投入,贫困户参与,发挥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形成扶贫长效机制。长春市双阳区引入的微田科技公司,2016年投入220万元建立的“微农场”项目,就是通过在黄金村贫困户家中放置10个种植箱,贫困户进行养护,由微田公司在设备制造、安装、生产管理、技术指导等环节提供全方位保姆式的服务和支持,严格按协议约定回购产品,按每个种植箱10000元/年的标准支付给村里,作为扶贫资金积累,目前已经投入种植箱30个。引入的万邦地产公司在区政府的号召下,免费为隆兴村兴建商贸中心,投入350万元,并无偿交于村上使用,每年最低可获得15-20万元租金。通过这种模式,2016年,双阳区引入社会扶贫资金2000万元,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持。
创新实施“村组织+专业户+贫困户”扶贫模式。榆树市恩育乡新胜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瞄准经验丰富的养羊能手,带动贫困户依靠养羊脱贫,从而形成大规模成片联动养殖。新胜村实施的“村组织+专业户+贫困户”养殖模式,由村集体出资、出土地,养殖专业户代养,贫困户分红受益,并由养殖专业户指导有兴趣的贫困户学习从羊仔入栏到成羊出栏过程中的知识,待自身有能力时可以由集体分给贫困户一只母羊用于繁殖产生收益,最终形成“集体养和分散养”双结合的脱贫方式。目前,新胜村投资9万元,统一养殖250只小尾寒羊,2016年底为59户贫困户每户分红400多元。下一步新胜村将在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后,研究养殖业深加工项目,打造自身的羊肉品牌,并在脱贫过程中开发以羊肉为主的餐饮农家乐,形成新的脱贫产业。
创新实施“爱心超市”扶贫模式。在贫困村建设扶贫爱心超市,超市内设有捐赠区和商品区,商品价格分为低保价和市场价。对贫困人口每年发放代金卡,在爱心超市内任意刷卡消费。代金卡上的钱用完后,可以凭卡购买低保价商品。长春市双阳区已建立爱心服务超市网点35家,遍布城乡各个角落,达到了无死角、全覆盖。规范和制发了5950张“扶贫爱心卡”,贫困人口人手一张。扶贫爱心超市对贫困人口持卡购物仅限于生活主要必需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确保扶贫爱心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为贫困人口消费实行打折优惠,为行动不便的贫困人口实行送货到家的服务方式。“爱心超市”的实施,即让贫困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又方便了他们的生活,切实减轻了贫困户的经济负担。爱心超市模式已经在全市范围推广,目前,全市共83142人建档发卡,总计5653.65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