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0日 来源:清涧县人民政府官网 浏览次数:1823
清政办发〔2017〕21号
清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清涧县创建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清涧县创建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清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10日
抄送:县委、人大、政协、纪委办公室,县人武部,县法院、检察院
清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10日印发
共印65份
清涧县创建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全县脱贫攻坚步伐,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司《关于开展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建设的通知》(国卫办财务函〔2017〕131号)精神,切实做好各项健康扶贫工作,全力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现结合县情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创建背景
清涧县地处陕西省北部、榆林市南端,全县总面积1881平方公里,辖9镇1个办事处,5个便民服务中心,总人口22万,素有“红枣之乡、粉条之乡、石板之乡”之称,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吕梁山片区扶贫县。目前,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404个,其中有县医院、中医院2所县级公立医院,疾控中心、妇保站、合疗办、卫生监督所、爱卫办、卫校、药品采购与结算管理中心7个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14个,村卫生室381个。卫生系统共有干部职工454人,卫生协理员104人,临聘人员369名;医疗机构核定编制床位590张,实际开放676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3.07张,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建立健全。
二、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按照中省市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大力推进各项健康扶贫工作,实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真正为农村贫困人口和全县人民如期迈入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三、创建目标
2017年底,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和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贫困大病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医疗卫生机构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显著提升。到2020年,力争实现县域内住院补偿比例达到90%;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等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下降。
四、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按照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要求,落实政府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落实卫生、财政、扶贫等部门责任,确保创建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顺利推进。
(二)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将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贯穿于健康扶贫工作始终,针对扶贫重点对象,突出重大疾病和主要致贫因素,统一政策,统筹资金,重点向贫困群体、农村基层倾斜。
(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健康状况,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措施,做到一户一档、一户一策,精确到户、精准到人,对支出型贫困,加大保障力度;对康复性需求,优化服务供给;对潜在性贫困,强化疾病预防;实行针对性、差异化、防治结合的健康扶贫策略。
(四)坚持遵循规律,务求实效。以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为导向,加强调查研究,遵循医学规律,科学合理、精准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以贫困人口的受惠程度作为衡量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指标,加强考核评估,确保创建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工作取得实效。
五、工作措施
(一)大力开展精准医疗救助。按照国家卫计委、国务院扶贫办开展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调查工作的要求,由卫生局、扶贫办牵头,组织乡镇扶贫办、卫生院对全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患者进行精准识别,建立信息数据库。以国家卫计委“健康暖心工程”为平台,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多方筹集资金,设立健康扶贫专项基金,重点对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等政策报销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大病患者分段按比例给予救助。
(二)综合施策提高保障水平。一是扩大受益范围。在全民参保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农村贫困人口参合工作,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新农合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争取将运动疗法、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2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县级医院新农合报销范围。二是创新管理模式。本县医疗机构实行贫困人口“先住院、后付费”管理模式,实现新农合、民政医疗救助和慈善救助等“一站式”结算服务,最大限度让患者少跑路。三是提高补偿比例。凡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乡镇卫生院新农合住院补偿比例提高至100%,起付线以外的自付费用予以全额报销,推行“免费医疗”;县级医院住院补偿比例为80%,贫困人口再提高5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下降50%,力争实现2020年90%的患者不出县。
(三)实施贫困人口惠民政策。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开展签约服务,免费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每年免费为50岁以上农村贫困人口体检一次,组织开展贫困村义诊活动,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升基层农村健康保健水平。全县医疗机构开辟贫困人口就医绿色通道,制定发放健康扶贫绿色卡,在乡镇卫生院门诊治疗的贫困人口免除一般诊疗费,免费开展贫困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对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大疾病实行免费治疗。
(四)强化医疗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人才招录培养力度。积极争取市、县人社、编制部门支持,认真落实定向招聘、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类本科生培养项目,实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每年招聘医学类专业本、专科毕业生30名以上。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干医师培训、乡村医生专题培训等的形式,提升现有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二是全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按照省市安排,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对口帮扶县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对口帮扶县中医医院,充分发挥蹲点式帮扶专家对相关科室的引领带动作用,组织骨干医师到山大齐鲁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进修学习,并与相关科室开通远程医疗服务,提升健康扶贫效果。三是有效开展县镇一体化工作。大胆探索,统筹谋划,按照二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的要求,结合县镇一体化,以县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的形式,建设县镇“医共体”,乡镇卫生院院长聘用为县级医院院长助理,除公共卫生以外,人、财、物纳入县级医院,推行统一绩效管理,建立人才互动机制,使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基层,实现县乡医疗机构资源、信息、技术共享,有效提高基层健康扶贫能力。
(五)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县中医院综合楼建设项目,如期完成升级改造,启动实施县医院住院综合楼及精神病区建设项目。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力争使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强化村卫生室能力建设,建设50个左右80㎡的标准化村卫生室,按照要求配备医疗设施,积极推行“一村建站,联村服务”模式,真正提高群众医疗救治的可及性。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人民政府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乡镇主要领导和卫生、计生、财政、人社、扶贫、民政、审计、残联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县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整体推进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承担日常管理、组织、协调等工作。
(二)加强考核评估。将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建设纳入各单位脱贫攻坚领导责任范围,建立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定期和不定期开展考核评估。建立奖惩制度,对工作不力或暗箱操作、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违规现象,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对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人员,予以适当奖励。
(三)强化宣传引导。加强对健康扶贫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提升政策透明度。通过新闻报道、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建设的进展和成效,在全社会营造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推动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建设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