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9日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3762
2016年以来,白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白山市委白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按照《白山市脱贫攻坚卫生计生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有效实施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等精准扶贫措施。目前,白山市健康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积极开展“健康快车光明行”活动。为解决白山市贫困人群白内障致盲问题,全市从去年11月份开始积极争取“健康快车”开进白山。2月下旬,国家卫生计生委“健康快车”项目办确定白山市为2017年项目进驻地。列车将于7月底进驻白山市工作3各月,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专家主刀,选用美国进口折叠人工晶体,免费为全市105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市卫计委指定白山市中心医院为基地医院,从2月底起,深入乡镇、社区进行患者筛查,目前共筛查4960人,其中具备上车手术条件的1489人。5月份,市政府召开了工作协调会,分解落实相关部门健康快车保障职责和任务,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认真做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建档立卡调查工作。去年白山市完成了辖区内16899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调查工作,并按照国家和省里要求已将有关数据和信息全部录入和上传,为建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管理数据库,为实施分类救治提供了基础性数据和决策依据。今年,在去年摸底调查基础上,针对全市12037名患病人员,进一步填报疾病确诊信息、治疗反馈信息、治疗总费用情况等,目前,录入工作全部结束。
组织开展健康扶贫巡回医疗救治工作。组建各级巡回医疗队,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口和家庭面对面的开展巡回医疗。通过规范的诊疗,尽快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患者恢复健康、摆脱贫困。截止目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巡回医疗231次、出动医务人员1069人,诊疗26573人次。
全面实施贫困人口分类救治。对扶贫部门已经建档立卡的精准扶贫对象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患病人员,建立贫困人口健康档案,落实一人一策和分类救治,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服务,逐一采取健康干预措施,提出明确诊断、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目前已建立一人一策12037人,完成率100%,其中,可一次治愈1183人。开展大病集中救治工作,各地上报罹患9种大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室间隔缺损、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的农村贫困患者87人,市卫计委正在研究治疗方案。
建立和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制度。从2016年8月1日起,对扶贫部门已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到县域内就诊实行先诊疗后付费,降低农村贫困人口就医门槛,减轻个人就医负担。共指定定点医疗机构35所,全部开通“一站式”服务平台,共收治患者1703人次,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医疗费用146.63万元。
继续实施新农合“五提高、一降低、一增加”政策。“五提高”包括提高32种常见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提高42种特殊疾病门诊报销比例、提高住院患者报销比例、提高42种重大疾病报销比例、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以上报销比例均提高5个百分点;“一降低”是指降低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由以往的1万元降至6千元;“一增加”为增加23项残疾人康复新农合报销项目。上半年全市贫困人口新农合政策受益4249人,实际补偿1065万元,总提高补偿金额109万元。
切实做好健康扶贫医疗救治兜底保障工作。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健康扶贫医疗救治兜底保障及减免政策。2017年,临江市卫计局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实施临江市精准扶贫医疗救助补充保险项目。补充保险规定,在保险期间内,报保险人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因治疗疾病而发生的医疗费用(含住院医疗费用和门诊治疗费用),经新农合基本医保、大病补充保险及民政救助补偿以后,需要个人自付部分的合规医疗费用,由人保财险白山市分公司在保险金额内进行全额赔付。今年,临江市所有1912名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参加了补充保险,每人每年保费300元,总计57.36万元。抚松县政府决定在抚松县医院、中医院、新城医院投入资金600万(其中县医院、中医院各50万,新城医院500万),对全县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患者,在正常享受新农合及各种医疗救助政策之外,按照重病和一般慢性病两种分类,给予重病2000元/年、一般慢性病1000元/年的医疗救助补贴。靖宇县决定拿出200万元为贫困患者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对重病患者在农合核销、民政救助之后,实施第三次救助,确保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