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政策指南> 人民政府> 吉林> 四平市> 标题:创建健康和谐新四平

创建健康和谐新四平

自我市确立实施“五城联创”发展战略以来,全市上下以培育壮大健康产业、全面打造宜居环境、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不断完善健康保障为前题,把坚持健康理念、健康元素融入到城市工作全过程,贯穿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持续加快推进“健康城”建设,健康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民生福祉极大提高和改善,一个健康和谐的新四平轮廓正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四平人民面前。

依托优势资源禀赋

培育壮大医药健康产业

依托资源禀赋,构建医药健康全产业链,是我市在推进“健康城”建设中,注重突出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生物制药、保健食品,加快医药产业规模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的一大创新。

梅花鹿一直是我市的特色资源。在“健康城”创建中,我市以“打造医药健康产业”为载体,依托、支持吉春制药集团等企业积极打造医药健康产业,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吉春制药集团四平种鹿场有限公司培育的“四平梅花鹿”被农业部确定为畜禽新品种;四平梅花鹿鹿茸荣获历届“中国鹿产品博览会金奖”;研发的“第一元素”黄金鹿茸胶囊、茸血御液、鹿胎青春宝等系列产品,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并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我市独特的地域代表产品。伊通满族自治县吉云鹿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不懈努力,梅花鹿养殖、加工、研发一体化取得了成功。

我市还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开展企业技术难题、发展瓶颈调研,对接域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我市开展产学研联合创新,不断强化与科研院所合作,成功地促成以吉春制药为龙头的医药企业先后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成为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主要技术依托,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的产、学、研相结合,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新药研究开发体系。近三年,先后承担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等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专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等省级科技计划5项,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奖2项。先后主持制定的“豨莶风湿胶囊”、“鹿茸胶囊”等71个产品的质量标准被国家药监局确定为国家标准。

为有效整合自然资源与医药健康资源,我市着力推动研发设计服务机构以企业化、市场化、专业化、集群化、品牌化为导向实施转型发展,计划总投资10亿元的“鹿产业研发生产旅游园区建设项目”正在推进。

为振兴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我市以推进开展基层中医药机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持续开展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打造特色中医馆,让传统医学服务百姓健康。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覆盖率从2013年的23.5%提升到现在的100%;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从2013年的39%提升到90.3%;全面超额完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任务指标,极大地提高了中医中药服务社区百姓的能力和水平。“健康城”建设使中医这个传统医学、国之瑰宝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民营企业也积极加入到“健康城”创建行列中。神农医药集团加大力度完善和延伸医药服务产业链条,全程打造四平百姓放心满意的神农医药服务品牌。投入2000多万元,对神农医院和市区最繁华路段的5家较大药店进行升级改造;开展一系列紧密联系实际的医患和谐沟通学习教育活动,促进医患双方共同的“心理健康”;开展“明白安全用药,放心满意看病”活动,分批邀请万名市民走进神农,了解医院就医看病情况和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药品采购、贮存、运输、零售流程,征求意见;分别与铁西区政府、市工商局携手开展以促进村民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为内容的“健康村”活动;与周边福利机构签订“医养联合体”服务协议,组织专家组开展义务巡诊、健康知识宣讲等系列活动……

我市的医药健康产业建设在上下高度重视、全民积极参与中蓬勃发展。

对接百姓健康需求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我市全面启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响应、广泛参与,采取很多务实、有效的措施,推进计划深入开展,使全市广大群众体会到卫生服务的新变化。

市中心医院通过创新和优化门诊学科布局,启动上线了“银医平台”、“掌上医院”APP平台、微官网平台、“一卡通”就诊管理平台等多项信息化建设项目,充分借助互联网+医疗助推服务质量的提升,打造多元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全新医疗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市妇婴医院通过美化就诊环境、启动免费远程会诊平台、利用微平台宣传健康科普知识,开展系统孕期保健工作及免费义诊进社区等活动,更好地为全市妇女儿童服务;市口腔医院在省内口腔专科医院中率先使用门诊电子病历,全程电话回访架起医患沟通的桥梁,使患者进一步体验到细致的专业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各医疗机构质量管理,市卫计委运用全新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应用先进、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医院服务质量,提升医院质量管理水平和医院服务品质,努力形成医院管理的长效机制。

在全市23家医疗机构继续开展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合理、有效地利用了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控制了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切实减轻了患者负担。

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达到100%(包括门急诊、手术室)。自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以来,我市医疗机构获得国家级优秀医院1家,国家级示范病房1个,国家级先进个人2名,获得省级优秀医院2家,省级先进病房3个,省级先进个人12名。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全市护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广大护理人员的执业行为进一步规范,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积极开展多项活动

大力营造健康文明氛围

为推进“健康城”建设持久、深入开展,我市积极开展健康宣教进家庭、进社区等活动,大力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并强化健身场地、设施保障,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健康、追求健康、享受健康的浓厚氛围。

铁东区紧紧围绕“健康城”创建工作目标,以新思维适应新常态,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加强居民健康信息和妇幼健康管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市民政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积极发展社区文化体育类社团组织。目前,市区各个社区共有歌舞、乐器、棋牌、健身、康复类社团组织140个,发展各类文体组织志愿者400余人,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进一步提高,健身活动形式日益丰富。

市教育局通过精彩的课间活动、运动会和比赛等措施,强化学校体育教育与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形成了热爱健康、崇尚运动的良好风尚。

我市还积极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争取国家、省、市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建设四平市社会福利院养老综合楼。积极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5所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办理了养老机构许可,为其落实新增床位一次性补贴、贫困老人入住机构补贴。开展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开展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以四平市社会精神病院为依托,收治精神疾病患者478人。(摘录于2016年12月15日《四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