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年02月08日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3247
近五年来,是延边州卫生计生事业改革、攻坚、发展的五年,是办实事惠民生的五年,是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的五年,卫生计生事业以一串串夯实有力的发展足迹托起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健康梦”。
新农合报销比例逐年提高,为农民撑起“健康保护伞”;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切实减轻患者看病负担;建设765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村民在家门口便可看病;卫生和计生机构合并,实现资源共享,为全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关广大群众健康权益,是保民生、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了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延边州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自2015年9月30日起,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铺开,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的基础上,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执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并与医保支付政策有效衔接。2016年,延边州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6家试点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医改惠及百姓成效正在日益凸显。
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延边州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50元提高到2016年的42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为75%,最高支付限额从2012年的6万元提高到2016年的20万元,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左右。2016年,延边州参合人数为604.818人,参合率按实际在乡人口计算达到99.9%,新农合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2015年10月,在全州21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开展“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覆盖118个科室,目前受益群众达18.5万多人次。全州12家二级以上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受益群众达265.6万人次,尤其是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患者预约就诊比例达到了门诊总量的50%之多。
公共卫生服务守护百姓健康
五年来,延边州把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卫生计生工作重中之重,通过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免费体检等服务,面对面为广大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012年的25元提高到45元,服务内容扩展到12类45项,基本覆盖了居民生命全过程。
重大疾病防控能力不断提高。继续加大对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和监测检测力度,“十二五”期间全州法定传染病报告总发病率为319.97/10万,比“十一五”期间降低了16.91%。全面落实农村、社区、学校等重点部位的传染病防控措施。全州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逐年降低,重点传染病呈下降趋势。有序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健康危害因素等监测,大力推进全州结核病防治体系建设,继续提高并维持高水平常规免疫接种率,“五苗”接种率均达到98%以上;顺利完成86家预防接种单位标准化门诊建设。
卫生监督力度不断增强。依据法律法规梳理职权233项,组织开展各种专项整治行动,不断规范医疗服务市场,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五年来,全州共处理行政处罚案件1000余件,罚款及没收款共计200余万元,取缔非法行医114户。持续以住宿、游泳、沐浴、美容场所为重点推行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其监督覆盖率、持证率、“六病”调离率、量化率均达到100%。
妇幼健康服务不断优化。五年来,延边州通过开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优化整合,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妇女儿童重大健康问题得到解决,补助农村孕产妇24311人计707.36万元,为7万余名农村妇女进行免费宫颈癌乳腺癌检查,为31337名农村生育妇女补服叶酸,完成7岁以下儿童视力筛查民生项目106380人,产前筛查率65.88%,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4.75%。这些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延边妇幼保健院新楼投入使用,按照“3+1”模式进行学科体系建设,即建设儿童保健部、孕产保健部、妇女保健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被国家列为东北三省唯一一家学科体系示范建设单位。
中(朝)医药事业不断推进。中(朝)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延边州非常重视中(朝)医药事业发展,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23个,拥有省级名中医3名,州名中医18名。充分发挥传统医药“简、便、廉”的优势,发展群众乐于接受的中(朝)医药技术,目前已建成便民中医馆66家。同时,推进民生项目延吉市中医医院老年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完成长白山地区中药材普查、朝医药十项标准化制定,延边朝医医院通过国家二级甲等民族医院评审,9部朝医药文献和《全炳烈临床经验集》已出版。
计划生育服务不断完善。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加强计生优质服务管理,完善流动人口信息质量管理与动态监测,创新药具服务提供方式,严厉打击“两非”行为。全面推进国家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婚前医学检查率61.45%,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近3万人。推进便民服务,实行计划生育办证制度改革,便民服务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卫生应急能力不断提升。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联防联控机制,推进卫生应急储备标准化建设,近年来圆满完成“珲春高铁隧道塌方”“边防一氧化碳中毒”等各类突发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工作,圆满完成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医疗保障工作。去年,受台风“狮子山”影响,延边州许多县(市)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卫生计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州防指的决策部署,启动应急预案,选派医护人员1145人次,消杀人员1237人次,医疗救治6372人次;发放和消耗各类消毒药品5000余公斤,生石灰23吨;消杀面积88万平方米,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是“十三五”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一项重要的超常规举措。延边州积极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努力提高困难群众健康水平,让他们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摆脱疾病困扰,轻装上阵。
解因病返贫之忧。对全州63241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进行建档立卡调查;完成一人一策建档工作42091人。贫困人口看病就医实行“五提高、一降低、一增加”等优惠政策,“五提高”即提高32种常见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提高42种特殊疾病门诊报销比例,提高住院患者报销比例,提高42种重大疾病住院补偿比例,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一降低”即新农合大病保险起付线由1万元降至6000元。“一增加”即增加23个残疾人医疗康复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自去年8月1日起,对贫困新农合参合患者患有肺癌、食道癌等28种重大疾病且需手术治疗的低保家庭、五保供养对象、孤儿等特定贫困参合患者,经确认后按程序转往省人民医院进行免费治疗。提供每人9000元的医疗补助用于10岁以下患有白内障贫困儿童手术治疗。实行县域内农村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
扶基层薄弱之困。通过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和骨干医师培训等项目,各县级公立医院在医院能力建设和远程会诊系统建设等方面有了较大发展,明显提高了基层医疗系统整体水平,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百姓能够就近享受到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通过组建多层次医疗联合体,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绩效,真正助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形成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
暖大众百姓之心。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周等活动,通过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义诊、慰问服务红军老战士、医疗服务进军营、举办健康大讲堂等形式,对国家和省级重点贫困县进行义诊全覆盖,方便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共选派医护人员逾5000人次诊疗近10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和纪念品4万多份,开展健康讲座60余次,减免费用49.33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