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政策指南> 人民政府> 陕西> 榆林市> 标题:清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清涧县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实施方案的通知

清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清涧县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实施方案的通知

清政办发〔2017〕7号

 


清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清涧县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现将《清涧县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清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2月24日

抄送:县委、人大、政协、纪委办公室,县人武部,县法院、检察院。

清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2月24日印发

共印100份



清涧县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实施方案


 


一、创建背景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全民素质和民族未来。健康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贡献,健康是世界各国公共支出的优先领域,健康促进工作已经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影响健康的因素非常广泛,除了个体因素和卫生服务提供因素以外,居民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社会决定因素的影响。其他部门(如宏观经济、交通、农业、教育、住房、就业等部门)的政策会对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健康不仅仅是卫生计生部门的事情,更是政府的责任,需要多部门政策支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第8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全球健康促进的方向和重点,呼吁各国重视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在制定国家和区域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各项政策对健康的影响,避免对健康造成不良后果,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2016年8月习主席在全国卫生和健康大会中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2016年,党中央及国务院制定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健康优先原则,即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国情,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战略主题,即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我国正面临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双重负担,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的疾病负担。工业化、城镇化、疾病谱和生态环境不断变化,卫生计生资源总量不足,地区资源配置不均衡,人群健康水平差异较大。


   面对健康促进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为全面落实《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按照国家《2016年中央转移支付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方案》要求,我县2016年作为全市的唯一试点,将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探索建立健康促进县(区)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创建目标


(一)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居民健康的公共政策,多部门联合开展健康行动。


(二)建设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业,发挥健康促进场所的示范作用,建设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三)动员媒体和社会广泛参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创新体制机制,总结适合基层、可推广的健康促进综合干预模式,探索区域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


三、创建工作内容


(一)建立健康促进县区工作机制


1.清涧县政府公开承诺开展创建工作,把健康促进县建设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制订健康促进县工作方案。


2.建立健康促进领导协调机制。成立清涧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和办公室。定期召开协调会议,通报工作进展。


3.建立覆盖政府有关组成部门、乡镇/街办、学校、机关、企业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每单位专(兼)职人员承担健康促进县创建和健康教育工作,并定期培训。


4.建立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核心、覆盖辖区内所有医院、公共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促进专业网络。每单位有专职人员承担健康促进县创建和健康教育工作,并定期培训。


5.经费保障。省财政补助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健康促进县项目补助资金要专款专用,规范管理。清涧县将健康促进县工作纳入当地政府预算给予支持,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


6.探索创新。在健康促进多部门协作、卫生系统内部资源统筹、社会动员、健康产业、健康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取得创新。


(二)确定重点健康问题


1.开展社区诊断或需求评估。了解我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人群健康素养、健康状况和疾病负担情况,多部门健康相关政策开发情况,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和工作能力等基本情况。


2.确定主要健康问题。根据社区诊断或需求分析情况,分析清涧县的主要健康问题,确定重点人群和优先干预的健康问题。


3.结合健康促进县评价标准(附件2),研究制定适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部门工作能力的健康促进策略和措施,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


(三)培训和能力建设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政府、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对健康促进试点区县的认识和工作能力。


1.针对卫生部门。采取逐级培训方式,提高各级健康促进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对健康促进县理念、方法和建设内容的理解,提高建设能力,提高开展二级培训的能力。


2.针对政府和组成部门健康促进网络工作人员。通过工作会议、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县政府、有关部门、社区和重点场所对健康促进县理念和策略的认识,提高其发挥部门优势促进居民健康的能力。


3.针对健康教育专业人员。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技能培训,使其熟悉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熟悉健康素养、烟草控制、优生优育等基本内容,掌握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和实施、健康传播材料设计制作、健康讲座和健康咨询、社区诊断和现场调查等基本专业技能。


(四)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1.卫生局主动向县委、县政府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宣讲“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概念和意义。


2.建立公共政策健康审查制度。成立健康专家委员会,在新政策制订时增加健康审查程序,在提出、起草、修订、发布等政策制定环节中,征求健康专家委员会的意见。


3.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各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和相关部门负责梳理本部门与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补充、修订或新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4.开展跨部门健康行动。针对项目确定的重点问题和优先领域,政府或多部门联合开展针对慢性病防控、传染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妇幼健康、健康老龄、环境与健康等重点健康问题的健康行动。


(五)建设健康促进场所和公共环境


1.各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开展健康社区/健康村建设,建设一定比例的健康社区/健康村,评选出100个健康家庭。相关标准见附件3-4。


2.全面开展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建设一定比例的健康促进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等)、健康促进学校(包括高中、初中、小学)、健康促进机关(包括机关和事业单位)、健康促进企业,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场所内居民和职工的健康素养。相关标准见附件5-8。


3.建设无烟环境。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卫生机构和学校全面禁烟。无烟环境是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业建设的必要前提条件。


(六)开展健康教育


1.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居民在科学健康观、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妇幼健康素养、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等领域的健康素养。


2.开展“健康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与全国行动一致,发挥卫生机构主体作用,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优势,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提高“健康中国行”的品牌效应。


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按照服务规范要求,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质量和可及性,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健康县区试点活动。


4.卫生日主题活动。在世界卫生日、无烟日、高血压日、糖尿病日、结核病日、艾滋病日等卫生日时段内,多部门联合、深入城乡开展健康主题活动,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群众参与程度,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七)营造健康环境


1.建设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空气、饮用水、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都是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经过试点建设,反映环境健康影响因素的敏感指标有所改善或达到一定水平,积极应对老龄化。


2.营造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政府牵头推进健康促进县工作,在本地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纸开设健康教育类专题节目或栏目并加强监管。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积极宣传健康促进县理念、创建工作以及活动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影响力。


(八)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经过创建工作,辖区居民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健康水平有所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吸烟情况、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等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指标有所改善,学生体质达到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关标准。


(九)试点督导评估


1.县级自评与总结。根据评估标准开展试点工作、自评和经验总结。有条件的试点应编写发布人群健康状况及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2.省市级督导评估。省级和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工作督导、技术支持和项目评估。


四、试点周期和经费安排


试点建设工作以两年为一周期,试点周期为2016年8月——2018年7月。创建经费由省财政分两次拨付,省财政经费共计37万。


五、组织实施


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是落实《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的有力抓手,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机制,分工如下:


县级


清涧县政府负责落实各项试点措施,成立领导协调机制和办公室,明确职责分工,落实项目实施主体,建立工作网络。制定本地区健康促进县(区)建设方案,明确优先领域,组织开展各项综合干预活动。


清涧县卫生部门和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在省、市级指导下,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试点工作,及时提交相关资料,接受省级和市级的监督指导和考核评估。


六、时间进度


创建周期两年,分为三个阶段,时间进度表见表1。


第一阶段:2016年8月——2016年12月。清涧县申报和启动阶段。完成项目申报和备案;建立健康促进县工作机制,广泛社会动员;制订健康促进县工作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全面启动建设工作。


第二阶段:2017年1月——2018年3月。全面建设阶段。制订多部门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建支持性环境,建设健康促进场所,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和重点人群开展多部门联合的健康行动,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加强监督指导。


第三阶段:2018年4月——2018年7月。总结评估阶段。开展项目评估,总结并宣传推广有效经验。     


 

附:  1.健康促进县(区)试点申请书(试行)


       2.健康促进县(区)评价参考标准(2016年版)


       3.健康社区/健康村评价参考标准(2016年版)


       4.健康家庭参考标准(2016年版)


       5.健康促进医院评价参考标准(2016年版)


       6.健康促进学校评价参考标准(2016年版)


       7.健康促进机关评价参考标准(2016年版)


       8.健康促进企业评价参考标准(2016年版)


       9.健康促进场所目标人群快速测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