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政策指南> 人民政府> 吉林> 标题:龙井市五个方面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龙井市五个方面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2017年,为实现脱贫攻坚工作目标,龙井市拟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突破。

  突出抓好脱贫关键环节。一是进一步突出精准识别。抓好建档立卡规范运行,把建档立卡的基础性工作再夯实、做扎实,落实动态管理机制,把应进未进和返贫人口纳进来,把“应退未退”和“非贫困人口”退出去,进一步提高识贫定贫质量。二是进一步突出精准帮扶。持续抓好驻村帮扶工作,强化帮扶包保责任,进一步加大包保单位、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的帮扶力度,完善考评制度,对帮扶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努力实现包保帮扶专项督查和自评全覆盖。三是进一步突出精准退出。按照省级退出细化指标和程序,做好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退出工作。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在攻坚期内对已脱贫人口继续给予支持,做到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

  进一步抓好产业发展。抓实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一要抓好特色产业扶贫。整合各类资金,支持贫困村实施结构调整项目,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参与建设“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扶贫产业基地,加快落实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32个产业项目。二是抓好新业态扶贫。着重抓好光伏、电商和旅扶贫,分期建设村级光伏电站49个,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25个,争取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落户龙井,支持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民俗游、风景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三是抓好资产收益扶贫。对于自有资产入股,要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分享经营收益。对于村集体资产入股,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使用权作价入股,形成集体股权并按比例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让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受益。对于扶贫资金入股,要将扶贫资金投入到持续长期增收、风险低的项目中,主要方向为入股上市公司、投资国有企业基金、投资光伏产业三个方面。

  集中突破两个难题。今年,龙井市要着重解决农村住房和饮水安全两个难题。一是力争全部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全市有88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2016年已完成500户,剩余的383户今年要全部完成。危房改造计划投资2243.3万元,除计划争取的641.5万元外,政府配套的1600余万元也要尽快落实。要同步抓好易地搬迁,对剩余的29户79人采取自然村整村搬迁,其中5户16人以“自建插花”形式搬迁,剩余24户63人以购买“去库存房”形式搬迁。二是巩固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2017年,龙井市计划投资1613万元巩固提升老头沟镇泗水村等6个村屯的安全饮水工程,确保贫困户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100%。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加快推进水利扶贫,重点推动投资3284万元的12个农田水利项目,投资近400万元的8公里田间路项目,投资640万元的2017年粮食田间工程项目,以及投资700余万元的8处小流域治理工程。二是加快推进路网建设,重点推动投资2584万元、全长280.44公里的硬化村屯道路和投资1481万元的8座农桥工程,加快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三是做好村村通电网改造,加快落实低电压改造工程,年内要完成新建10kV线路0.365千米、改造12个台区5.8千米、更换变压器12台的工作任务。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相关部门要组建贫困家庭生态护林员队伍,促进增收脱贫。实施5个贫困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完成农村厕所改造1000户,改善农村基本生活条件。

  进一步抓好基本保障。医疗、教育和社保既是民生的基本保障,也是精准脱贫的重要路径,需要通过完善制度加以强化。一是做好健康扶贫。落实好“五提高、一降低、一增加和三减免”和乡村医生补偿政策等补助政策,积极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强化对口支援,完成乡(镇)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任务。二是做好教育扶贫。继续落实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政策,确保961万元专项经费有效落实、发挥作用。继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年内完成投资897万元改善15所学校教育条件,招录12名“特岗教师”,并对379名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三是抓好创业扶贫。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力争完成1000人的职业技能鉴定任务。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服务活动为契机,搭建就业平台,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四是发挥社会保障兜底作用。强化医保兜底,在保证贫困户100%参加新农合的基础上,为其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并以大病保险和扶贫基金为依托,做到大病救助全覆盖。实施“吉青•吉心工程”,为农村贫困家庭44周岁以下重大疾病患者提供医疗救助。强化低保兜底,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按计划推进“两线合一”,抓好政策衔接、对象衔接、管理衔接,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通过差额式补助,确保低保户年达到3400元。强化养老保险兜底,这是贫困人口退出的一项考核指标,要通过全额或差额补贴补助等办法,保证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都有养老保险。五是做好特殊群体脱贫。对“三留守”人员、孤寡老人等特殊贫困人口,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对残疾人群体,要全面摸底筛查家庭情况,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做好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和无障碍改造项目,积极申报省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