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政策指南> 人民政府> 吉林> 标题:白城市积极推进医疗扶贫

白城市积极推进医疗扶贫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白城市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医疗扶贫政策,解决贫困患者的就医问题。

  一、针对贫困群众住院报销压力大,创新实施大病兜底救助

  印发了《关于对全市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医疗兜底救助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把所有因病致贫的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各地设立1000万元政府性大病兜底救助基金,对患有28种重大疾病的重度贫困户,经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商业保险等政策报销后的费用,实行零垫付、全兜底。“零垫付”,即重度贫困患者住院不用交预付金,出院时一起结算;“全兜底”,即患者在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补充商业险报销后,自己承担费用的目录内部分,由政府性大病救助资金兜底。全市重度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形成“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政府兜底”五重保障模式,真正减轻贫困患者就诊负担。同时,对贫困人口实施的是动态管理,即轻中度贫困户如果患上大病,经由各地扶贫机构认定后,立即纳入重度贫困户管理,即可享受救助政策。截至20176月末,全市有12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大病兜底工作,全市贫困人口经住院和门诊治疗的共计50595人次,新农合报销金额为7140余万元,其中贫困救助1794.5万元;大病保险救助4066人次,救助资金2252.4万元;重度贫困人口大病兜底救助2995人次,共计支付救助资金628.9万元。

  二、着眼提升贫困群众医疗服务便捷度,创新实施“一册一单一表”机制

  为让患者明确用药、让医生掌握病情、让包保干部精准服务,白城市建立“一册一单一表”的工作模式。“一册”,即一人一策诊疗手册,对贫困户得病情况、诊疗情况、用药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共完成“一人一策手册”82222人(含非贫困人口)、“治疗建议卡”57144人;“一单”,即医疗服务四联单,统一印制4500本《白城市贫困人口治疗建议卡》(四联单),由县、乡、村三级医疗队负责填写,村医负责日常管理。主要记录得什么病、用什么药等情况,分发给贫困户、村医、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卫计部门,确保医疗服务精准;“一表”,即医疗表,在建立“治疗建议卡”的基础上,又制定了《贫困户家庭治疗用药情况一览表》,村医配合填写,张贴在患病贫困户家中,指导贫困患者治疗和用药,让患病贫户更清晰的了解用药情况和报销情况,确保医疗报销情况一目了然。目前,“一册一单一表”已全部建完。

  三、围绕贫困群众门诊吃药不出村,创新实施“三下沉、两提高”作法

  为解决贫困人口到上级医疗机构诊疗费用高、不方便等问题。白城市创新实施“三下沉、两提高”打通医疗扶贫最后一公里。“三下沉”,即供药环节下沉,乡镇卫生院慢病用药下沉到村卫生室,实现贫困户用药不出村。技术资源下沉,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权限下沉到村卫生室,实现在村卫生室即可诊疗42种特殊大病、32种慢性病。健康服务下沉,县、乡医护人员定期下沉到村卫生室,开展巡诊;“两提高”,即提高门诊报销比例,提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门诊报销比例,乡村两级门诊报销比例从原来的村50%、乡60%,全部提升到80%。提高门诊报销封顶线,提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门诊报销封顶线,村级门诊报销封顶金额由50元提高到80元,乡级普通门诊封顶报销金额由300元提高到400元。“三下沉、两提高”政策大幅度解决贫困患者在基层用药和治疗负担。据统计洮南市已有1119名贫困人口接受了就医用药服务,乡村两级医药费总金额为3.9万元,报销总金额为1.8万元,政府提高总金额为0.75万元。其他四个县(市、区)已陆续实施此政策。为实现贫困人口看小病、吃零药“不出村”,减少群众跑路和节省费用,全市已开通648个村级卫生室新农合门诊报销工作,占村卫生室总数的70.6%。尚未开通门诊报销的村卫生室,由人工录入、村医到乡镇卫生院办理报销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