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6日 来源:四平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3264
一、精准医疗扶贫的“伊通实践”
伊通县针对全县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占到70%这一实际情况,全力推进精准医疗卫生扶贫工作。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数据信息为依据,率先在全省制定了《伊通满族自治县贫困户(贫困人口)证明》及《贫困人口专用医疗服务手册》。贫困证明经过村级审核、乡镇审批、县级备案,截止目前,已发放到8086个贫困户手中。贫困人口持贫困证明及《贫困人口专用医疗服务手册》可到县卫计局指定医院、卫生所享受医疗扶贫服务政策待遇;贫困人口持贫困证明及《吉林省贫困户信用评定贷款证》可享受贫困小额贷款政策支持;贫困人口持贫困证明还可以享受教育扶贫等其他方面的扶贫政策待遇。伊通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和简单明了的漫画把普通门诊补偿、常见慢性病门诊补偿及县级医疗及扶贫减免措施等医疗扶贫政策印制在《贫困人口专用医疗服务手册》,让贫困人口读的懂、看明白。
二、伊通医疗精准扶贫的政策保障
伊通县出台贫困人口专用医疗服务系列政策,简要来说就是“一巡诊、两免、两减、两补偿”。
“一巡诊”,伊通县医院和县民族医院分别组建医疗专家巡诊小组,定期到贫困村以及权限各村开展免费医疗巡诊活动,进行健康教育、疾病诊治、健康咨询和政策解读等工作,为贫困人口提供免费服务、上门服务、主动服务和优质服务。
持贫困卡和身份证在县医院和县民族医院专门窗口登记后,享受“两免两减”优惠措施。“两免”,免收门诊诊查费(只收1元挂号费),免收住院新农合等政策报销后的床费和护理费。“两减”,减收门诊辅助检查费用的20%,减收住院新农合等政策报销后的检查费用的20%。“两补偿”,普通门诊补偿,乡镇卫生院报销比例为60%,封顶线300元;村卫生室报销比例为50%,封顶线50元。慢性病报销,乡镇卫生院补偿比例为60%,最多每人每年6500元,就诊后,直接办理报销补偿手续。
三、伊通县医疗精准扶贫的实践路径
(一)同步发放医疗手册,小卡片发挥大作用。在对全县贫困人口开展建档立卡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贫困原因都是因病所致,逐步明确了医疗扶贫的思路和措施。在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医疗保障政策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落实脱贫攻坚任务,开展精准卫生扶贫工作方案》《开展精准医疗扶贫巡诊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实施了“两免两减”医疗扶助措施,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开,广泛宣传,扎实推进。在精准识别回头看过程中,印制《贫困人口专用医疗服务手册》,连同政策宣传单直接发放到因病致贫群众手中,使他们充分了解相关优惠政策,鼓励贫困群众敢于就医,医治病痛,脱离困境。
(二)用好县级医院资源,打造医疗精准扶贫的重点载体。作为全县医疗水平最好的医院,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县民族医院是实施医疗脱贫的重点载体。为了方便广大贫困群众就医,在医院一楼大厅专门设有贫困人口服务窗口和就医分诊台,并配有工作人员一对一进行帮助、引导。贫困群众只需持贫困证明和身份证到服务窗口登记,就能享受“两免两减”的优惠措施。免收门诊诊查费、免收住院新农合等政策报销后的床费和护理费,减收部分门诊辅助检查费用,减收部分住院新农合等政策报销后的检查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贫困群众的经济负担。政策实施以来,全县已有2450人次的贫困人员享受到了“两免两减”优惠措施,减免金额达7.4万元。
(三)扶助对象动态调整,精准识别不漏一人。贫困人口存在流动性和动态性是很多地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对此伊通采取掌握动态随时调整的方法,真正做到精准识别一漏一人,确保每一名贫困群众能享受到政策的福利。
(四)深入基层延伸服务,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伊通满族自治县通过开展医疗巡诊活动破解了困扰着贫困群众就医难、就医远等问题。由县两家重点医院分别组建的10人以上医疗专家巡诊小组,分片、定期、重点对贫困村及全县各村开展医疗巡诊活动,进行健康教育、疾病诊治、健康咨询和政策解读等工作,为贫困群众提供免费上门服务。截止目前,全县已有1.47万名群众受益,其中贫困人口达9800人。与此同时,伊通还积极推进村卫生室新农合普通门诊报销补偿,目前已开通了27个贫困村新农合定点门诊,全县其他181个村卫生室也正在完善开通;认真落实新农合慢性病门诊报销补偿,对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病等32种常见慢性病报销可在乡镇卫生院实施,全面打通群众就医报销绿色通道。今年以来,已有405名贫困的慢性病患者办理了慢性病门诊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