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9日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3406
据2015年末调查,在白城市20.1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人口达到13.2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65.7%。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白城市把医疗扶贫摆在重要位置,着力破解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便问题。截止目前,在贫困人口中,尚有患32种慢性病的病人30863人,比2015年末(下同)减少5.4万人;患42种特殊疾病的病人5815人,减少1万人;患42种重大疾病病人4290人,减少7710人;患28种重特大疾病的病人1156人,减少3844人。
一、因病致贫识别到位,确保精准到户精准到人
成立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队,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人口进行再识别。建立“一册一单一表”制度。“一册”即“一人一策”诊疗手册,对贫困户得病情况、诊疗情况、用药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一单”,即医疗服务四联单,将得病用药情况分发给贫困户、村医、乡卫生院和县级卫计部门,确保医疗服务精准;“一表”即医疗表,张挂在贫困户家中,确保医疗报销情况一目了然。全市共建立“一人一策”治疗手册74370人份,贫困人口经住院和门诊治疗共计50595人次,新农合报销金额7140余万元,其中贫困救助1794.5万元;大病保险救助4066人次,救助资金2252.4万元;目前,全市已救助重度贫困患者2995人次,支付兜底救助资金630万元。
二、住院治疗服务到位,实行“先诊疗、后结算”
为解决贫困患者住院押金支付困难,全市10家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了“先诊疗、后付费”就医模式。各定点医疗机构对符合规定要求的患者,在出具医保卡(新农合医疗证)、身份证(户口本)和扶贫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或民政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证件)后,无需缴纳住院押金即可住院治疗。截止2017年6月底,全市共接诊贫困人口2155人次,医疗垫付住院总费用1037.45万元。贫困患者在出院时,仅需缴纳个人应承担的医疗费用部分即可办理出院手续。
三、大病兜底救助到位,解决大病治不起问题
为让患有大病的重度贫困患者及家庭看到希望,白城市出台了《关于对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兜底救助实施意见》,每个县(市、区)建立1000万元政府性大病救助兜底资金,对重度贫困户住院治疗的,实行“一卡通”、零垫付、全兜底。“一卡通”即住院通、诊疗通、转诊通、结算通;“零垫付”即重度贫困患者住院不用交预付金,出院后,只需在住院补偿票据上签名即可,剩下的结算手续全部由定点医院派专人办理,转诊到省级公立医院的,患者出院后只需把收据和病倒交到县农合办,剩下的就全都由农合办派专人负责办理;“全兜底”即患者在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补充商业险报销后自己承担的费用由财政来兜底。全市重度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已形成“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政府兜底”五重保障模式。
四、基层诊疗措施到位,打通治疗“最后一公里”
为方便贫困群众在基层诊疗、购药、报销,白城市总结推广了洮南“三下沉、两提高”的作法,即县、乡医护人员定期下沉到村卫生室,开展巡诊;乡卫生院医疗服务权限下沉到村卫生室,实现在村卫生室即可诊疗42种特殊大病、32种慢性病;乡卫生院慢性病用药下沉到村卫生室,实现贫困户用药不出村;提高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的门诊报销比例和报销封顶线,乡村两级门诊报销比例从原来的村50%、乡60%,全部提升到80%,乡卫生院报销封顶线从年度300元提升到400元,村卫生室报销封顶线从年度报销50元提升到80元。目前,全市已有648个村级卫生室实行新农合门诊报销工作,占村卫生室总数的70.6%。
五、健康扶贫宣传到位,知识普及和政策宣讲到户到人
为了扩大贫困群众对健康扶贫、医疗救助政策的知晓率,白城市直部门先后印发健康扶贫宣传单15万张、《白城市贫困人口就医政策一览表》1万张、《城市贫困人口治疗建议卡》4500本,深入农户家中开展面对面的医疗保障政策宣传。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平台等媒体广为宣传,让更多医疗救助对象知晓政策标准和救助范围,做到家喻户晓。全市共建立“治疗建议卡”51744人份。通榆县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0余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