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2日 来源:宁波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 浏览次数:3530
精神卫生既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现阶段还是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持续规范化治疗是稳定病情,促进患者康复的最有效途径。2015年,宁波市被列为浙江省首个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城市,近年来,宁波市积极探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医院--社区一站式服务”模式,这一做法在日前(2.26)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召开的2016年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部署会上作典型发言,受到疾控局领导的高度肯定。据统计,与“一站式服务”实施前的2012年相比,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二代药物的使用比例从29.6%提高到71%,治疗率从66%提高到80.4%,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从75%提高到95%,均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主要做法有:
一是部门联动,合力推进。市卫生计生、残联、人社、民政、财政等部门梳理现有各项政策,多次深入各地调研,于2013年起启动实施精神残疾康复试点工作,选择余姚、奉化等地开展“专人、专线、专柜”和“诊疗、救助、随访”为一体的“医院--社区一站式”医疗服务试点。同时出台了一系列贫困患者大病救助、免费服用基本抗精神病药物、精神残疾人门诊救助等多项救助政策。
二是流程简化,方便患者。专人专线专柜一站式服务点相当于在各社区设立了一个精神专科医院的远程工作站。专人,即精神专科医院的精神科医生定期到社区坐诊。专线,即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连接,同时患者个人医保、大病救助、残疾补助三个账户系统同步结算。专柜,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精神科药物专柜。患者可在社区完成所有一般诊疗,随后由社区精防医生负责随访、康复指导服务和转诊等。目前,宁波已在7个县区的55个街道(乡镇)开设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一站式医疗服务点,服务对象达1万多。
三是资源整合,提高补助。整合卫生计生、民政、残联、慈善等部门精神障碍患者相关优惠政策,在社区门诊、医院扣费信息系统分类设定,实现“医保先报,民政救助,残联补助,慈善扶助”的医疗救助模式,患者一次刷卡,各种补助一步到位,每年不出一分钱就可以在社区门诊免费配到至少价值四、五千元的精神治疗药物并享受各类辅助检查。(疾控处供稿)